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10集课程复讲 |
夏慧容学长 |
|
一、“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”一个小动作或小小的坏习惯对孩子有什么影响? 很多的大善都是从小善做起,很多的大恶也是从小恶积累上来。刘备给他的孩子有一句很重要的勉励:“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”。孩子在家中的一言一行,家长都不能苟且、太随便,如果孩子养成太随便的习惯,往后出来就会有犯大过失的可能性。当然,要让孩子“勿擅为”,家长首先要“勿擅为”,要先当榜样给孩子看。具体例举如下: 1、在行为习惯上:看电视的时候,不能把脚抬到桌上。虽然是一件小事,给孩子的就可能是随便的示范。 开车违规避红灯的故事:孩子还没有建立对错的判断,家长做错误的示范,为人长辈不能知错还犯错,这样就很不好。从很多细节之处,为人长辈要有敏感度,要给孩子当榜样,家长有这样的态度,保证会突然觉得自己的德行、学问也在与日俱增。 2、在安全教育上:对孩子有很多的事家长要多多叮咛,尤其在安全方面,只要这些动作会造成生命的危险,一定要多多提醒。而且有时候还不能只提醒一次,还要不厌其烦。如:过马路、玩鞭炮、游泳、端热水等。 对别人安全造成威胁上:孩子拉椅子造成同学终身瘫痪的事例,为人家长要时时提醒孩子,只要对别人会造成危险的动作,绝对不能做。孩子一个小小的动作,造成别人这么大的痛苦。除受伤同学以后的岁月要在床上熬过外,还有人比他更痛苦,那就是这个同学的父母,看到一个孩子养了十多岁,居然变成这个样子,每次看对父母都是一种煎熬,还有疼惜他的亲友都会非常的伤心。一个小的动作就造成了这么多人的痛苦,这种事绝对不能做。所以,“事虽小,勿擅为”,这是安全方面的问题,当孩子有这样的态度,他会时时观照到,“我的一言一行有没有造成别人的伤害”。 3、在社会公德上: 告诉要守规矩,不可以随便丢垃圾,这看似一件小事,但当成为习惯,不只是丢家里的脸,还可能会丢国家的脸。如美国珍珠港垃圾桶写中国字“请把垃圾丢在此”,泰国皇宫厕所写中国字“便后请冲厕”,巴黎圣母院写中国字“请勿大声喧哗”等。讲话、冲厕所、丢垃圾都是小事,但三件小事已经形成一个大事,中国人的脸已经被这些小动作、小习惯丢到世界去了。我们感到羞耻,不能丢国家的脸,就要从自己好好开始做起,不要乱丢垃圾,处处维护公共卫生、公共安宁。试想,能去美国、泰国、巴黎是哪些中国人,应该是社会地位都不差的留学生或是很有财富的人,这些统统是社会有地位又是高学历的人,做出来的行为居然是连生活的规范都没有做好。所以,学历不代表教养,学历不代表学会做人,而教育最重要的,就是要教导一个人做人、做事的正确态度才是。其实学校的老师都很尽心尽力在教,但是因为他们一个人要面对几十个孩子,确实不容易。所以,学校里面假如没有办法教这个,更重要的家庭教育要先把基础扎好才是。其实唯有家长非常积极跟老师多配合,孩子的生活行为就很容易循规蹈矩。 所以,在安全方面、在规矩方面,都要谨记“事虽小,勿擅为”;假如做了,“苟擅为,子道亏”,甚至当炎黄子孙的职责也是亏损,因为 “身有伤,贻亲忧”,“德有伤”就“贻亲羞”,所以羞耻心对一个人非常重要。 二.养成孩子“物虽小,勿私藏”的态度有什么重要性? 养成孩子“物虽小,勿私藏”态度的重要性有: 1、“孩子书包多了几个苹果的故事”告诉我们:小孩子还没有建立是非判断的时候,有时候会随手拿东西,有时候是觉得好玩。 所以,做父母的养育孩子确确实实要多用心,当妈妈发现孩子书包里多了几个苹果,就质问孩子,并立即带孩子到水果店,与老板鞠躬道歉并还钱。母亲的身教,就唤醒了孩子的惭愧、羞耻之心,孩子不可能不犯错,但只要他犯错,家长能适时指导他,反而都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教育,他会终身记住不会再犯。 2、“逛书局孩子拿钥匙的故事”告诉我们:孩子还没有建立是非判断的时候,一个错误的动作未及时纠正,有可能以后会习以为常。所以,在孩子五、六岁以前多付出,相信是孩子非好坏会扎得很稳固。而故事中妈妈当时的不以为意,就导致了后来察觉到孩子会顺手拿同学的小东西回家。 所以,古代母亲都谨记要教诲孩子“一瓜一果之弗贪”,一瓜一果都不能贪。“一丝一毫之不苟”,绝对不能有贪小便宜的行为让孩子养成。俗话说“小时偷针,大时偷金”,教导孩子“物虽小、勿私藏”,不可以拿人家的东西,长久的影响是很深远的。因为他贪,到最后很可能想要的东西都会不择手段去偷、去抢。所以,养孩子的不贪,是在养他的廉洁之心,“孝,德之本也”,做人的本在孝,“廉”是做事之本,有廉洁的时候,他在办事当中才不会图谋自己的私利,才能大公无私把事办好。所以,做人做事的根本就在“孝”跟“廉”。 3、“孩子与同学分享牛奶的故事”告诉我们:“勿私藏”,一是不贪,二是自己的东西也不要占为己有,应该懂得付出,培养孩子有慷慨的一种态度,不然孩子的心胸会愈来愈狭窄。故事中孩子与同学分享牛奶后日记中写道“今天请大家喝牛奶,觉得那一杯牛奶特别香,特别好喝”。 “财散则人聚”,人要有慷慨才能赢得人和,人生跟事业才会有所发展。家长的慷慨、不贪都可以给孩子做很好的榜样。 4、“杨震拒贿的故事”告诉我们:一个人的品德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才能显现一个人的节操。因为杨震非常的清廉,这个榜样也传给了他的后代子孙,他的孩子秉、他的孙子赐、他的曾孙彪,统统做官都做到三公的位置,都是国家的高官。虽然没有贪这些黄金,但是赢得的是更大的功德跟福分,所谓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”,除了福报的回报,更重要的是德行的榜样。所以我们也要做孩子的好榜样。 5、“学校公物的主人是数亿人的故事”告诉我们:对于公物要爱惜,公物不能拿来自己私用,一张椅子甚至于任何一个东西,它有数亿的主人。如果偷了这个东西,那是欠数亿的人的债,以后做牛做马都还不了,所以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就把它拿走。所以“物虽小,勿私藏,苟私藏,亲心伤”。 三.“亲所好,力为具”,现代的父母“好”些什么? “亲所好,力为具”,父母所希望我们:比方说希望学业好、希望功课好,我们都要尽心尽力去完成。但是我们要思考一点,现在的父母到底“好”什么?假如父母的“好”是好名、好利,这样可能孩子也好名好利,当他这个态度一形成,对他一生会有很不好的影响。所以,当父母的“所好”还要“好”正确的人生价值观。 如:古代楚王喜欢细腰女子,结果宫中的女子很多都饿死,上所好,底下的人就会迎他所好,带动的就是错误的风气,一个家带错风气,家会垮。一个国的国君带错风气,国就垮,所以“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”,一人贪戾,一国作乱。 又如:古代纣王宠爱妲己,当时纣王有一名贤臣叫箕子,箕子看到纣王送妲己一支象牙做的筷子,他马上想商朝可能保不住了,古代读书人都可以见微知着,看到一些细微之处就可以联想到往后会有很不好的影响。因为当妲己拿着象牙的筷子,她可能会用犀牛玉杯来喝酒,会用金子、银子打造的盘子,用金子、银子做的盘子,她可能就会吃山珍海味,穿绫罗绸缎,住豪华宫殿。这些都要钱,从哪里来?对人民不断的压榨,民脂民膏,到最后人民一定会起而跟他对抗。所以一人贪戾,一国就作乱。古代贤哲确确实实很有智慧,他们懂得抽丝剥茧,可以看出往后不好的影响。后来商朝被周武王推翻了,所以当为人父母所好是名是利,那对一个家庭也是很大很不好的影响。 四.一般人对“成功”的定义是什么?“富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? 世间人说,人生的目标就是在求富贵,人忙碌一生就是要享受富贵,市面上“如何赚进生命的第一个五百万”、“第一个一千万”的书籍都很畅销,而“怎么把夫妻关系处好、孩子教育好”都不比它畅销,所以人的专注点都在钱,好像觉得一有钱人生就好,殊不知欲望一打开,见不到底,所谓欲是深渊。 很多人觉得有钱叫富,其实愈有钱愈担心钱会变小;愈有钱看到别人比我还有钱,他又觉得,比方说看到别人有五千万,他才一千万,他又觉得很穷;等自己有五千万,又看到别人有一亿,他又觉得自己很穷。所以这样的人没有富!所以“富”真正的意思:“知足者富、人敬者贵”,知足才能常乐。当他不知足,再有钱他也会觉得很匮乏。 五.一般的大企业家最后常有几种结果? 接触到圣贤教诲的企业家说:假如没有闻圣贤的教诲,这一生真的是穷得只剩下钱而已。当人生有钱而没有智慧,钱可能是祸患。当有钱外面又那么多诱惑,可能就因为钱,开始糟蹋自己的人生。所以曾经有研究,大企业家有几种下场: 第一种下场叫“劳心劳力”。每天工作努力超过八个小时、十个小时,但是正值中年突然发现自己得了癌症,生了重病;努力了一、二十年,到头来什么也带不走,这个叫劳心劳力。“他躺在医院,心里不快活,我这么大笔财产,不知道会到哪个男人的手里?因为他的太太还很年轻,他想我赚了大半辈子到头来我都花不到,他的内心会捶胸顿足。这个结果不好,但是现在有很多人确确实实是往这里在冲。 所以人生是忙、盲、茫。第一个是忙碌的“忙”,这个是会意字,左边一个“心”,右边一个“亡”,代表心死了!都不能够去感受父母、感受身旁妻儿的需要,每天就是“忙”得不得了。忙久了就进入第二个阶段,眼睛看不到了,所有自己的本分事忘了,只知道赚钱;等走到中年以后,奇怪,太太怎么跟我连话都说不上,孩子也跟我不能沟通,我这么拼命不都是为了你们吗?怎么到头来是这个下场!他会觉得人生很茫然,到底我在干什么?这是忙、盲、茫,所以我们要回想,人生的努力真正的目的在哪?不是玩金钱游戏,那已经不是你当初努力的真正目的。当初努力的真正目的,不就是希望能有个好的家庭生活吗?所以我们要谨记自己的目标,不要走到半途不知道方向了。但是这个确实不容易,因为现在社会攀比的现象太多了。人家的衣服比我们穿得贵,人家的车子比我们开得名牌,自己的心就受影响。所以,不要走忙、盲、茫。这是第一个情况。 企业家第二个情况叫“锒铛入狱”,因为在赚钱的过程常常铤而走险,触犯了国法被关起来。所以人生绝对不能够贪婪,应该诚信去经营事业,老老实实去付出,相信会有很好的回报。当然要让孩子往后不要铤而走险,更重要的是从小要教他“物虽小,勿私藏”,教他廉洁有守,这才是根本。 第三种的企业家,也赚了些钱,但是把身体搞坏了,常常很多的应酬,身体都坏了。当一个人中晚年身体不好,他的福享得了吗?可能一辈子、后半生都要跟药物为伍,这样也不是好的人生。 最后一种比较成就的、成功的企业家,就是能够事业跟家庭兼顾,这是最完美的。能够坚持原则,在固定的时间推掉所有的应酬和家人互动,那个家庭的凝聚力就特别的好。其实当认知到家庭重要,你自然而然就会积极去做,事在人为,绝对不要找借口说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。只要你有所坚持,你的这些朋友自然会随着你的原则去调整。 感恩老师,感恩所有为之付出的人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